作物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
1目标与标准
1.1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作物学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作物学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国内外研究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读、听、说、写能力;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和独立担负作物生产技术工作的能力;完成硕、博士学位论文,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进展。
1.2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基本标准
1.2.1获得本学科硕、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具有较扎实的作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所属研究方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作物遗传育种学的硕博生应掌握:作物育种学、作物遗传学、作物生理学、作物分子生物学、作物基因组学、作物生物信息学、作物基因工程等学科知识、并掌握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硕博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作物耕作学、作物生理学、种子学、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等学科知识,并掌握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学科研究的前沿进展。
1.2.2获本学科硕、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2.2.1学术素养
崇尚科学精神,对作物学研究有较浓的兴趣,具备一定的学术潜力;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的研究动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1.2.2.2学术道德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注重科学研究对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影响。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1.2.3获本学科硕、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2.3.1获取知识的能力
熟悉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员工动态,能够发现关键科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利用有效技术和有效研究途径进行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探索和构建。
1.2.3.2科学研究能力
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开展研究的能力,具备解决关系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物生产相关问题的能力。
1.2.3.3实践能力
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了解作物学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掌握相关的专业研究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能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生产相关问题,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和试验示范,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
1.2.3.4学术交流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运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资料、撰写论文和对外会话交流、展示学术成果的基本能力。
1.2.3.5其他能力
身体健康,好爱体育,并达到国家成人体育锻炼标准。
1.2.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2.4.1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用规范的格式和简体中文书写。
学位论文应包括封面、扉页、知识产权声明、摘要、正文和附件等主要部分。其中正文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文献综述,主要用以反映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研究领域前沿员工动态的了解程度;二是反映作者研究工作和成果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一定新进展新结论的学术论文。论文写作规范符合国家和学位授予单位制订的规范要求。
1.2.4.2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该在已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果,包括方法和材料的改进等。
2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简介。
作物学学科下设2个二级学科,分为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分别为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1.1作物遗传育种
本学科设2个研究方向:作物重要性状遗传解析、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作物重要性状遗传解析方向以分子遗传学、基因组生物信息和编辑为主要手段,针对 优质、高产抗病耐冷盐碱适宜机械化等寒地粮食作物重要性状,构建遗传群体,克隆相关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解析其遗传调控机制;针对关键基因开发功能标记,建立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体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选育方向以常规育种技术并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创制综合性状和单一性状优良的寒地粮食作物新种质,进而选育适合黑龙江省不同区域特点的突破性作物新品种,为黑龙江乃至国家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品种保障。
2.1.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本学科设2个研究方向:寒地作物栽培生理机制与调控解析、寒地作物耕作技术模式开发。寒地作物栽培生理机制与调控解析方向围绕黑龙江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抗寒、耐旱、耐盐等非生物逆境问题,重点开展寒地粮食作物栽培过程中的逆境生理机制与调控方面的研究,同时丰富寒地作物高产栽培理论及稳产技术。寒地作物耕作技术模式开发方向以黑龙江主要农作物秸秆处理这一重大生产问题,开展秸秆还田条件下保护性土壤耕作技术模式研究,为寒地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2团队队伍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主要团队队伍情况。
作物学学科共有专任教师74名,其中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35人,讲师及其他13人。其中博导23人,硕导44人。具有博士学位67人。
2.2.1作物遗传育种
2.2.1.1带头人
张淑珍,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科技一、二等奖5 项。现为世界大豆遗传委员会委员。
2.2.1.2主要团队队伍情况
本学科共有教师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数17人,副高级人28,讲师及其他15人。
2.2.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2.2.1带头人
龚振平,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大豆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组成员,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 20余项。现任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耕作学会副理事长。
2.2.2.2主要团队队伍情况
本学科共有教师24人,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7人,讲师及其他12人。其中博导5人,硕导11人。
2.3科学研究
作物学学科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在重视知识创新的同时紧密围绕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作物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既重视前瞻性高端项目的研究,又重视研究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为黑龙江省农作物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这一发展思路已经成为本学科的特色。
2021年承担各类项目87项,经费8690余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81篇,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第一),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一),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三)。
2.4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平台情况。
1. 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组织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全面完成了规定的建设任务与目标,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该实验室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 本学科下设经济作物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2021年 7月AG真人国际召开。本学科将以此次建立经济作物中心为依托,全面开展经济作物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完善AG真人国际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服务经济作物和杂粮产业发展,满足经济作物良种良法的需求,为黑龙江省地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本学科被授予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资质。通过黑龙江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调研评估。
4.大豆育种科研单位品种研发平台获得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资助,资助金额2670万元。项目共完成21台仪器设备招采工作,到货4台,套22台件设备。完成“植物表型平台园区”设计院及清单公司招标工作;完成园区施工图绘制工作。
5.科研平台:本学科所依托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验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淑珍进行了工作汇报,经过专家质询、查阅纸件,最后一致同意通过验收,成绩良好。
2.5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研究生奖学金分为普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普通奖学金按月发放,优秀奖学金每学期发放1次,单项奖学金根据需要不定期发放。发放范围:公司在籍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委培除外)。
2.5.1 普通奖学金发放办法:
公司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发放按照窗体顶端
《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业奖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农学字〔2017〕14号)执行。新生:学业奖学金,新生一志愿且初试和复试综合成绩排名在前50%的奖励8000元,一志愿且初试和复试综合排名在后50%的每人资助4000元。二、三年级员工:学业奖学金,硕士生总数30%,奖励8000;学业助学金,未获得学业奖学金的研究生,甲等助学金资助6000元,乙等助学金4000元,丙等助学金2000元。
《AG真人国际研究生助研岗位及津贴管理办法》(东农校发2015年77号),发放标准为硕士研究生150元/月,每年按10个月发放。
2.5.2优秀奖学金发放办法:
优秀奖学金的评定与年度评优相结合,凡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均享受优秀奖学金。公司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具体评选办法遵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优秀个人与先进集体评选及奖励办法》执行。优秀奖学金发放标准为600-1,000元。
2.5.3 单项奖学金发放办法:
单项奖学金用于表彰公司研究生在各类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名次的个人或团队,公司研究生单项奖学金具体评选办法参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优秀个人与先进集体评选及奖励办法》执行。国家一等奖1,500-2,000元,二等奖1,000-1,500元,三等奖800-1,000元;省级一等奖1,100-1,200元,二等奖800-1,000元,三等奖500-800元。
3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
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以及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作物学一级学科2021年录取硕士77人,博士19人,共计96人,生源主要来自东北三省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本校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
为保证生源质量,公司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通过学校、学院、学科的宣传媒介积极宣传学科优势、介绍导师情况,让预备报考员工加大对本学科的了解,争取好的生源。在复试组织及招生过程中,完全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坚决杜绝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
3.2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生党建工作等情况。
3.2.1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情况
自然辩证法(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1学分)。
3.2.2课程思政开展情况
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授课实践中通过特殊案例教学把爱国主义、国家大政方针、生态文明观点、创新精神和人物、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不轻言放弃的理想情怀、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农业研究者的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员工优良传统美德、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强化员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3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公司现有辅导员8人,专职辅导员6人,兼职辅导员2人。专职辅导员负责员工1966人,生师比1:328,兼职辅导员负责员工438人,生师比1:219。
3.2.4研究生党建工作情况
2021年,本学科研究生党支部积极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观看庆祝建党百年历史高校示范微党课第九讲》、《党课开讲啦》第3期等党课学习,每月进行主题党日活动,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优秀人物先进事迹,收听收看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直播、观看庆祝建党百年历史高校示范微党课第九讲、学习习近平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等,并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和《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使党史理论学习更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3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3.3.1培养方案制定情况: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硕士生导师和毕业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用人单位进行了广泛地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体现了作物学一级学科和各个研究方向的基本要求。
3.3.2 课程开设情况:
①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课程情况:作物学硕士、博士点课程体系均分为公共学位课、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硕士、博士最低32学分。本学科的专业课程由硕士生导师或副教授以上承担。
② 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秩序井然,授课学时保障率达到100%,调串课次数低于总学时数的5%。
③ 课堂教学质量:督导考核与评价结果良好,授课均采用多媒体方式,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和科研动态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并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适应研究生探索性学习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要求,考核方式科学、考试成绩分布合理。
④ 持续改进机制:课程审查与新课开设规范化,研究生授课大纲、教案等授课文件规范、齐全。
3.4导师指导
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
3.4.1导师遴选情况:
① 导师选拔的标准:导师遴选规范;严格按照《AG真人国际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暂行办法》推荐导师参加学校硕士生导师遴选。
② 导师履行职责情况,新增导师岗位培训到位情况
本学科导师严格履行培养员工职责,组织教师认真学习《AG真人国际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东农校发【2014】1号);《AG真人国际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办法》(东农研字2018年16号),学校每年为新增硕士生导师开展培训工作。
3.4.2导师考核情况:
每年按照《AG真人国际学术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与评估暂行办法》(东农校发【2014】25号)要求严格开展对导师的考核。
3.4.3.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度情况:相应制度及执行情况
导师严格按照《AG真人国际课程管理及考核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科研记录规范》、《AG真人国际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暂行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暂行规定》等学校文件为指导开展对研究生的系统培养。各项规定执行良好,取得了阶段性好成绩。
3.5学术训练(或实践教学)
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的情况,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情况,包括制度保证、经费支持等。
作物学学科2021年共毕业硕士研究生92人,毕业博士研究生20人,毕业均符合《AG真人国际关于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的文章发表要求,聘请来自美国、中国香港、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多名专家做学术报告,为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3.6学术交流
3.6.1 参与学术交流情况:
2021年教师及研究生报名参加中国马铃薯大会、全国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研讨会、全国植物逆境生物学研讨会、第三节大豆青年学术论坛、第三届前沿分子育种技术研讨会等各类会议40余人次。
3.6.2承办学术会议情况:
承办第二十三届中国马铃薯大会、第一届金陵大豆学校等学术交流会议。
3.7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2021年硕士、博士论文在省级以上论文抽查中全部合格。硕士论文全部进行双盲评审,盲审通过率达到100%。
3.8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3.8.1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
近 5 年,学校出台了《AG真人国际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AG真人国际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AG真人国际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督导,学科严格按照学校文件精神并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系统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质量督导工作。
3.8.1.1课程教学改革
完善课程体系。学科成立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专家组。专家组通过对标国内外同类高水平大学相关学科的课程体系,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清晰设定课程体系分类,设置学科前沿类课程、跨学科类课程、研讨课程、实践课程等多类型课程。同时实行选课淘汰机制,对于层次低、员工需求低的“水课”进行淘汰。
建设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建设,推动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梯队并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在具备
较深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鼓励教师教学研究。学科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学校、黑龙江省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项目,通过项目不断深化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提高公司产品质量。
3.8.1.2、质量督导
制定和完善课堂教学监督管理制度。根据《AG真人国际研究生教育督导组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要求,组建了校级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学院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和学科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开展常态化的指导、检查和评价。构建听课、查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学检查制度。
制度化开展教学检查工作。根据学校课堂教学监督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检查工作。校级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学院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和学科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听课检查,将听课结果及时反馈至研究生院培养办和学院、学科。学院和学科负责对反馈结果进行整改,形成闭环管理系统。
3.8.2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
窗体顶端
学科严格按照学校以下的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规定开展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工作。《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暂行规定》(东农校发〔2016〕13号)、《AG真人国际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规定(试行)》、《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办法(试行)(东农校发〔2015〕75号)《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
窗体底端
3.8.3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
协助学科完成好本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负责研究生按照研究方向选课。
负责研究生毕业研究课题的选题和研究指导。
负责指导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撰写与汇报。
协助学科完成对研究生的中期考核。
负责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指导。
负责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指导。
协助学科和答辩委员会完成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3.8.4分流淘汰机制
3.8.4.1分流制度
开题:在完成主要课程学习,实质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之前,要求硕士研究生按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的要求,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在规定时间内研究生无故不能完成开题报告,视为开题报告评审不通过。学位论文无开题报告或开题报告评审不通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开题通过与学位论文答辩至少间隔1年。
中期考核:
在修满培养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及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二年级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按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暂行规定》进行中期考核工作。中期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预答辩、答辩:
硕士研究生需按照计划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工作,达到学科对硕士论文的要求,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认可,即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在学位论文预答辩结束后作出“通过”、“基本通过”或“不通过”三种结论。硕士研究生需通过硕士论文预答辩和硕士论文“双盲”评阅后,方可申请硕士论文答辩,具体答辩要求按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3.8.4.1执行情况
2021年未有被分流淘汰员工。
3.9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罚情况。
3.9.1学风教育情况:
① 学院或学位点进行学术道德宣讲的情况:
公司和学位点定期对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宣讲,重点学习《AG真人国际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由经理和学科带头人负责组织和宣讲,并要求研究生全部参加、撰写心得体会,每学期开展1次宣讲活动。
② 参加学校或省级学风宣讲的情况
组织本学科研究生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参加学校或省级学风宣讲活动。
3.9.2学术不端处理情况:
认真按照《AG真人国际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规定对存在学术不端的员工进行处理。2021年未发现员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尚未有员工受到该规定的处理。
3.10管理服务
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情况。
3.10.1管理制度情况:
公司在遵照学校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作物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公司产品规章制度健全、文件齐全,制度执行严格、效果明显。从生源、管理、监督等方面建立了研究生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研究生申诉机制,学科及指导教师均能较好地执行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章制度。
① 生源质量保障:严把复试质量观,坚决杜绝将不够条件的考生招入到作物学学科。
② 管理保障:设立研究生办公室,由经理、主管经理、办公室人员进行常规管理,管理机制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③ 监督保障:由学院学位委员会监督整个教学、开题、论文答辩等整个培养环节,确保培养质量。
④ 申诉机制健全:学院和学科制定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申诉机制,及时解决在这些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3.10.2学习满意度情况:
公司、学科每年开展一次研究生对导师、学科和学院满意度情况,重点考察对学习、课题研究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及时意见和建议反馈,在此基础上吸收合理化建议,督促导师和学科进行整改。
3.11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分析,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3.11.1就业情况
集团就业制度健全,毕业研究生年度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积极对研究生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就业指导。学校和学院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定期举办就业指导会和专场招聘会,每年召开就业指导会和专场招聘会不少于2次。
3.11.2就业后发展情况
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均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所在单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4服务贡献
4.1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情况
本学科教师2021年度共编写制定了6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培育省审水稻、玉米、大豆共计27个,获得品种权11项,为黑龙江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4.2 经济发展
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1)实地走访,科技助农。
本学科专家陈庆山、杨明亮、胡振帮等接受中央2套《中国粮仓》记者采访,对东农优质大豆品种“东农豆252”、“东农豆253”的推广种植面积、产量、深加工优势、价格优势进行了详细说明。
闫超入围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挂职期间,他结合当地实际需求,通过人才下乡、成果落地入户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校县合作共建。牵头完成了“克东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工作,与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等单位签订了100万元的“克东腐乳”意向性协议,组织培训30余场,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为培养选树“三农”青年人才,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出应有贡献。
龚振平在向阳基地,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温室气体收集过程参与“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交流活动”。陈宇飞走访幸福镇光明村杨德生家的大棚,随后参与座谈会,提出了非常实用的意见和建议,解答了农民提出的问题,真正做到科技助农,为民解忧。董守坤入选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植物”领域专家。为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专家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咨询中的技术支持作用。
(2)校企对接,基地建设
召开社会服务对接会议4次,分别与融通农业、飞鹤乳业、雀巢公司、呼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召开服务对接会议,并签署和合作协议。推动2个共建基地建设,配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织本学科多位教师赴甘南县双河农场、林甸县等地开展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工作。
(3)育种助产,乡村振兴
石瑛选育的“东农310”在陕西榆林喜获高产。在位于榆阳区补浪河乡思家羊场蒙大万亩基地内的“东农310”原料薯规模化种植示范区,田间亩种植密度3900株、氮肥和微肥用量比基地其它加工型品种减少25%的情况下,“东农310”亩产量超过4.8吨,块茎干物质含量达到25%。测产专家组认为该品种在大面积种植示范区实现了高产和高淀粉“双高”,是马铃薯品种中难得一见的突破性成果。
金豆子“东农豆252”助力丰裕村经济发展,大豆亩产达到450斤。同时与红光乡政府、巴彦县丰裕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达成“学校+乡村+合作社”的共建协议,在丰裕村建设“东农豆252”繁种示范基地,提供种子和栽培技术。
(4)创办金陵大豆学校 助力产业振兴
AG真人国际以本学科为主要依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金陵大豆学校培训,扎实促进大豆科研、教学、生产、加工等核心工作的融合发展,为黑龙江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进一步构建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持。
4.3 文化建设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情况。
4.3.1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学科与课程负责人认真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作物学学科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和育人元素,提高课程的育人效果。
4.3.2文化传播:本学科实验室对外开放,每年接待中小员工参观人次可达500-1000人次,为农学知识在社会上的传播和普及做出贡献。
4.3.3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依托AG真人国际作物学科及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以“提升生物育种技术,加快大豆种质创新”为主题,面向2021级新生组织开展“线下实地参观与线上科普讲座活动”,为本校老员工普及作物学相关领域知识。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
2科研平台建设力度不够
3个别研究方向对外交流不足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 加快培养年轻领军人才,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同时加强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引育结合,确保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
2 加强平台建设。应广泛争取各种资源,同时整合现有科研平台,着力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为后续申请国家级科研平台做准备。
3 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和学会,多举办高水平、有较大影响的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达到增进交流、提升水平、锻炼青年人、扩大影响等目的。进一步加强与国内作物学研究与应用优势单位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家级项目资助。同时针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攻克技术瓶颈,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作物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0年)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
1目标与标准
1.1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作物学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作物学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国内外研究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读、听、说、写能力;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和独立担负作物生产技术工作的能力;完成硕、博士学位论文,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进展。
1.2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基本标准
1.2.1获得本学科硕、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具有较扎实的作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所属研究方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作物遗传育种学的硕博生应掌握:作物育种学、作物遗传学、作物生理学、作物分子生物学、作物基因组学、作物生物信息学、作物基因工程等学科知识、并掌握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硕博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作物耕作学、作物生理学、种子学、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等学科知识,并掌握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学科研究的前沿进展。
1.2.2获本学科硕、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2.2.1学术素养
崇尚科学精神,对作物学研究有较浓的兴趣,具备一定的学术潜力;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的研究动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1.2.2.2学术道德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注重科学研究对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影响。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1.2.3获本学科硕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2.3.1获取知识的能力
熟悉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员工动态,能够发现关键科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利用有效技术和有效研究途径进行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探索和构建。
1.2.3.2科学研究能力
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开展研究的能力,具备解决关系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物生产相关问题的能力。
1.2.3.3实践能力
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了解作物学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掌握相关的专业研究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能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生产相关问题,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和试验示范,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
1.2.3.4学术交流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运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资料、撰写论文和对外会话交流、展示学术成果的基本能力。
1.2.3.5其他能力
身体健康,好爱体育,并达到国家成人体育锻炼标准。
1.2.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2.4.1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用规范的格式和简体中文书写。
学位论文应包括封面、扉页、知识产权声明、摘要、正文和附件等主要部分。其中正文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文献综述,主要用以反映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研究领域前沿员工动态的了解程度;二是反映作者研究工作和成果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一定新进展新结论的学术论文。论文写作规范符合国家和学位授予单位制订的规范要求。
1.2.4.2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该在已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果,包括方法和材料的改进等。
2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简介。
作物学学科下设2个二级学科,分为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分别为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1.1作物遗传育种
本学科设2个研究方向:作物重要性状遗传解析、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作物重要性状遗传解析方向以分子遗传学、基因组生物信息和编辑为主要手段,针对 优质、高产抗病耐冷盐碱适宜机械化等寒地粮食作物重要性状,构建遗传群体,克隆相关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解析其遗传调控机制;针对关键基因开发功能标记,建立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体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选育方向以常规育种技术并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创制综合性状和单一性状优良的寒地粮食作物新种质,进而选育适合黑龙江省不同区域特点的突破性作物新品种,为黑龙江乃至国家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品种保障。
2.1.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本学科设2个研究方向:寒地作物栽培生理机制与调控解析、寒地作物耕作技术模式开发。寒地作物栽培生理机制与调控解析方向围绕黑龙江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抗寒、耐旱、耐盐等非生物逆境问题,重点开展寒地粮食作物栽培过程中的逆境生理机制与调控方面的研究,同时丰富寒地作物高产栽培理论及稳产技术。寒地作物耕作技术模式开发方向以黑龙江主要农作物秸秆处理这一重大生产问题,开展秸秆还田条件下保护性土壤耕作技术模式研究,为寒地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2团队队伍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主要团队队伍情况。
作物学学科共有专任教师74名,其中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35人,讲师及其他13人。其中博导23人,硕导39人。具有博士学位67人。
2.2.1作物遗传育种
2.2.1.1带头人
张淑珍,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科技一、二等奖5 项。现为世界大豆遗传委员会委员。
2.2.1.2主要团队队伍情况
本学科共有教师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数17人,副高级人28,讲师及其他15人。
2.2.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2.2.1带头人
龚振平,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大豆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组成员,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 20余项。现任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耕作学会副理事长。
2.2.2.2主要团队队伍情况
本学科共有教师24人,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7人,讲师及其他12人。其中博导5人,硕导11人。
2.3科学研究
作物学学科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在重视知识创新的同时紧密围绕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作物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既重视前瞻性高端项目的研究,又重视研究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为黑龙江省农作物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这一发展思路已经成为本学科的特色。
2020年承担各类项目120项,经费1.2亿元,共发表学术论文93篇,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第一)、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奖(第一)及其他各类奖项共计11项。
2.4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平台情况。
2020年平台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业绩:
1.申报大豆育种科研单位品种研发平台获得批准并给予2670万资金支持。
2.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购置了102台套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和8台农用机械,新建人工气候室2间,低温种质库1间。
3.农业农村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光照、水分、大气、土壤、产量及品质进行检测,获得了数据,获取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长期定位观测监测数据。
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承担了国家中晚熟东北组、黑龙江省和其他类型的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5个组别,共计36个品种。开展了马铃薯种质资源创制、育种后代及品系材料的评价、育种新品系的种薯繁育、东农系列马铃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推广工作。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陕西和新疆等省区,开展了自主选育淀粉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10的示范推广,扩大了品种推广区域。在哈尔滨、牡丹江、克山和依安等地开展了马铃薯绿色生产技术的示范应用,在本年度异常气候下获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5.寒地作物有害生物重点实验室购置200万元分子生物学相关仪器设备,设备已全部到位,通过调试已经全部运行,为实验室青年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科研项目及论文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了更好的科研仪器平台。
6.黑龙江省寒地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各功能研究平台及育种试验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玉米专用分子生物学及分子育种实验室200平米,购置200万相关仪器设备,目前正在安装调试并使用,已初步建设了省内领先的玉米重要性状遗传解析和现代育种技术研究室。在育种试验基地方面,新增玉米挂藏室1000平米,购置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相关的现代化仪器设备1套,本年度在校内基地进行了200亩的玉米资源创新试验及200亩玉米测试试验,同时扩建了转基因专用材料种植田10亩,建立了部分优良玉米自交系DNA指纹数据库,形成玉米新品种价值定性评价机制,在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7.黑龙江省营业健康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中心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厅基地奖励基金资助。
2.5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研究生奖学金分为普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普通奖学金按月发放,优秀奖学金每学期发放1次,单项奖学金根据需要不定期发放。发放范围:公司在籍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委培除外)。
2.5.1 普通奖学金发放办法:
公司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发放按照窗体顶端
《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业奖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农学字〔2017〕14号)执行。新生:学业奖学金,新生一志愿且初试和复试综合成绩排名在前50%的奖励8000元,一志愿且初试和复试综合排名在后50%的每人资助4000元。二、三年级员工:学业奖学金,硕士生总数30%,奖励8000;学业助学金,未获得学业奖学金的研究生,甲等助学金资助6000元,乙等助学金4000元,丙等助学金2000元。
《AG真人国际研究生助研岗位及津贴管理办法》(东农校发2015年77号),发放标准为硕士研究生150元/月,每年按10个月发放。
2.5.2优秀奖学金发放办法:
优秀奖学金的评定与年度评优相结合,凡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均享受优秀奖学金。公司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具体评选办法遵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优秀个人与先进集体评选及奖励办法》执行。优秀奖学金发放标准为600-1,000元。
2.5.3 单项奖学金发放办法:
单项奖学金用于表彰公司研究生在各类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名次的个人或团队,公司研究生单项奖学金具体评选办法参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优秀个人与先进集体评选及奖励办法》执行。国家一等奖1,500-2,000元,二等奖1,000-1,500元,三等奖800-1,000元;省级一等奖1,100-1,200元,二等奖800-1,000元,三等奖500-800元。
3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
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以及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作物学一级学科2020年录取硕士75人,博士17人,共计92人,生源主要来自东北三省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本校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
为保证生源质量,公司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通过学校、学院、学科的宣传媒介积极宣传学科优势、介绍导师情况,让预备报考员工加大对本学科的了解,争取好的生源。在复试组织及招生过程中,完全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坚决杜绝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
3.2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生党建工作等情况。
3.2.1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情况
自然辩证法(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1学分)。
3.2.2课程思政开展情况
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授课实践中通过特殊案例教学把爱国主义、国家大政方针、生态文明观点、创新精神和人物、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不轻言放弃的理想情怀、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农业研究者的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员工优良传统美德、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强化员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3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公司现有辅导员8人,专职辅导员6人,兼职辅导员2人。专职辅导员负责员工1966人,生师比1:328,兼职辅导员负责员工438人,生师比1:219。
3.2.4研究生党建工作情况
2020年,本学科研究生党支部积极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优秀人物先进事迹,收听收看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直播、观看庆祝建党百年历史高校示范微党课第九讲、学习习近平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等,并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和《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使党史理论学习更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3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3.3.1培养方案制定情况: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硕士生导师和毕业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用人单位进行了广泛地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体现了作物学一级学科和各个研究方向的基本要求。
3.3.2 课程开设情况:
①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课程情况:作物学硕士、博士点课程体系均分为公共学位课、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硕士、博士最低32学分。本学科的专业课程由硕士生导师或副教授以上承担。
② 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秩序井然,授课学时保障率达到100%,调串课次数低于总学时数的5%。
③ 课堂教学质量:督导考核与评价结果良好,授课均采用多媒体方式,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和科研动态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并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适应研究生探索性学习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要求,考核方式科学、考试成绩分布合理。
④ 持续改进机制:课程审查与新课开设规范化,研究生授课大纲、教案等授课文件规范、齐全。
3.4导师指导
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
3.4.1导师遴选情况:
① 导师选拔的标准:导师遴选规范;严格按照《AG真人国际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暂行办法》推荐导师参加学校硕士生导师遴选。
② 导师履行职责情况,新增导师岗位培训到位情况
本学科导师严格履行培养员工职责,组织教师认真学习《AG真人国际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东农校发【2014】1号);《AG真人国际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办法》(东农研字2018年16号),学校每年为新增硕士生导师开展培训工作。
3.4.2导师考核情况:
每年按照《AG真人国际学术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与评估暂行办法》(东农校发【2014】25号)要求严格开展对导师的考核。
3.4.3.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度情况:相应制度及执行情况
导师严格按照《AG真人国际课程管理及考核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科研记录规范》、《AG真人国际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暂行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暂行规定》等学校文件为指导开展对研究生的系统培养。各项规定执行良好,取得了阶段性好成绩。
3.5学术训练(或实践教学)
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的情况,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情况,包括制度保证、经费支持等。
作物学学科2020年共毕业硕士研究生103人,毕业博士研究生32人,毕业均符合《AG真人国际关于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的文章发表要求,聘请来自美国、中国香港、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多名专家做学术报告,为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3.6学术交流
3.6.1 参与学术交流情况:
2020年教师及研究生报名参加中国马铃薯大会、第一届智慧农业与科技创新国际会议、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等各类会议10余人次。
3.6.2承办学术会议情况:
承办第二十二届中国马铃薯大会、第一届智慧农业与科技创新国际会议等学术交流会议。
3.7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2020年硕士、博士论文在省级以上论文抽查中全部合格。硕士论文全部进行双盲评审,盲审通过率达到100%。
3.8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3.8.1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
近 5 年,学校出台了《AG真人国际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AG真人国际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AG真人国际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督导,学科严格按照学校文件精神并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系统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质量督导工作。
3.8.1.1课程教学改革
完善课程体系。学科成立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专家组。专家组通过对标国内外同类高水平大学相关学科的课程体系,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清晰设定课程体系分类,设置学科前沿类课程、跨学科类课程、研讨课程、实践课程等多类型课程。同时实行选课淘汰机制,对于层次低、员工需求低的“水课”进行淘汰。
建设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建设,推动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梯队并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在具备
较深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鼓励教师教学研究。学科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学校、黑龙江省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项目,通过项目不断深化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提高公司产品质量。
3.8.1.2、质量督导
制定和完善课堂教学监督管理制度。根据《AG真人国际研究生教育督导组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要求,组建了校级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学院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和学科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开展常态化的指导、检查和评价。构建听课、查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学检查制度。
制度化开展教学检查工作。根据学校课堂教学监督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检查工作。校级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学院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和学科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听课检查,将听课结果及时反馈至研究生院培养办和学院、学科。学院和学科负责对反馈结果进行整改,形成闭环管理系统。
3.8.2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
窗体顶端
学科严格按照学校以下的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规定开展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工作。《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AG真人国际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暂行规定》(东农校发〔2016〕13号)、《AG真人国际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规定(试行)》、《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办法(试行)(东农校发〔2015〕75号)《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
窗体底端
3.8.3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
协助学科完成好本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负责研究生按照研究方向选课。
负责研究生毕业研究课题的选题和研究指导。
负责指导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撰写与汇报。
协助学科完成对研究生的中期考核。
负责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指导。
负责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指导。
协助学科和答辩委员会完成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3.8.4分流淘汰机制
3.8.4.1分流制度
开题:在完成主要课程学习,实质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之前,要求硕士研究生按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的要求,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在规定时间内研究生无故不能完成开题报告,视为开题报告评审不通过。学位论文无开题报告或开题报告评审不通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开题通过与学位论文答辩至少间隔1年。
中期考核:
在修满培养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及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二年级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按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暂行规定》进行中期考核工作。中期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预答辩、答辩:
硕士研究生需按照计划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工作,达到学科对硕士论文的要求,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认可,即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在学位论文预答辩结束后作出“通过”、“基本通过”或“不通过”三种结论。硕士研究生需通过硕士论文预答辩和硕士论文“双盲”评阅后,方可申请硕士论文答辩,具体答辩要求按照《AG真人国际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3.8.4.1执行情况
2020年未有被分流淘汰员工。
3.9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罚情况。
3.9.1学风教育情况:
① 学院或学位点进行学术道德宣讲的情况:
公司和学位点定期对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宣讲,重点学习《AG真人国际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由经理和学科带头人负责组织和宣讲,并要求研究生全部参加、撰写心得体会,每学期开展1次宣讲活动。
② 参加学校或省级学风宣讲的情况
组织本学科研究生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参加学校或省级学风宣讲活动。
3.9.2学术不端处理情况:
认真按照《AG真人国际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规定对存在学术不端的员工进行处理。2020年未发现员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尚未有员工受到该规定的处理。
3.10管理服务
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情况。
3.10.1管理制度情况:
公司在遵照学校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作物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公司产品规章制度健全、文件齐全,制度执行严格、效果明显。从生源、管理、监督等方面建立了研究生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研究生申诉机制,学科及指导教师均能较好地执行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章制度。
① 生源质量保障:严把复试质量观,坚决杜绝将不够条件的考生招入到作物学学科。
② 管理保障:设立研究生办公室,由经理、主管经理、办公室人员进行常规管理,管理机制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③ 监督保障:由学院学位委员会监督整个教学、开题、论文答辩等整个培养环节,确保培养质量。
④ 申诉机制健全:学院和学科制定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申诉机制,及时解决在这些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3.10.2学习满意度情况:
公司、学科每年开展一次研究生对导师、学科和学院满意度情况,重点考察对学习、课题研究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及时意见和建议反馈,在此基础上吸收合理化建议,督促导师和学科进行整改。
3.11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分析,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3.11.1就业情况
集团就业制度健全,毕业研究生年度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积极对研究生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就业指导。学校和学院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定期举办就业指导会和专场招聘会,每年召开就业指导会和专场招聘会不少于2次。
3.11.2就业后发展情况
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均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所在单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4服务贡献
4.1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情况
本学科教师2020年度共编写制定了4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培育省审水稻、玉米、大豆共计30个,获得品种权2项,为黑龙江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4.2 经济发展
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王振华、龚振平等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在黑龙江省电视台和农科院科技助农在线帮上进行三场讲座,体系岗位专家疫情期间录制农技指导视频报送农业农村厅,同时撰写了黑龙江省2020年玉米春播生产指导意见,并为农业合作社推送玉米、大豆及蔬菜等作物的种植与植保技术。
建立“AG真人国际克山人才培养与成果示范基地”,依托黑龙江克山经济开发区(马铃薯产业园区,省级开发区)为AG真人国际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提供稳定的场所,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AG真人国际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推荐给基地进行示范应用;可立足产业优势和成果需求,针对马铃薯作物(但不局限于)等的需求开展科技合作。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甘南县和建三江红卫农场的科技合作。为助力乡村振兴,针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不足、专业人员短缺、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学院教师通过录制培训视频、线上答疑解问、公众号发布信息等多种方式向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并经常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讲座,向地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在实现科技惠农、科技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3 文化建设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情况。
4.3.1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学科与课程负责人认真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作物学学科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和育人元素,提高课程的育人效果。
4.3.2文化传播:本学科实验室对外开放,每年接待中小员工参观人次可达500-1000人次,为农学知识在社会上的传播和普及做出贡献。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
2科研平台建设力度不够
3个别研究方向对外交流不足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 加快培养年轻领军人才,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同时加强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引育结合,确保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
2 加强平台建设。应广泛争取各种资源,同时整合现有科研平台,着力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为后续申请国家级科研平台做准备。
3 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和学会,多举办高水平、有较大影响的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达到增进交流、提升水平、锻炼青年人、扩大影响等目的。进一步加强与国内作物学研究与应用优势单位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家级项目资助。同时针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攻克技术瓶颈,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负责人: